波斯與阿拉伯的異同 Exotic between Persian & Arabic



在台灣很習慣為了要追求效率這件事情 , 總是喜歡將盡可能的將知識簡化 , 快速的得到資訊的另一面則是失去認識正確事物的樂趣 . 慢活能使我們的心重新意識到能與自己相處的感覺 , 這也己經是世界各地嶄新的綠生活型態 , 生活在凡是總是講快快快的台灣 , 我們也該適時的停下來調整一下呼吸的頻率 , 
讓自己減速靜下心來 , 好好的感受不同文化的豐富 , 相信你會發現屬於自己生活中的美妙領略 . 

現代西亞的經濟貿易在全球一直是十分活躍 , 現代西亞文化的澎渤發展 , 在國際間更是有目共賭 .  對於習慣以歐美資訊為主流標準的台灣 , 相對於西亞的了解自然顯得片面與薄弱 . 我們總以為只要是信仰伊斯蘭教義的就是阿拉伯文化 , 事實上阿拉伯世界( 或稱阿拉伯國家 ) 並不代表所有信仰伊斯蘭教義的國家 . 阿拉伯世界只是伊斯蘭信仰區當中的一部份 . 現代阿拉伯世界是指以阿拉伯語為主的22個國家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敘利亞 , 科威特 ,  伊拉克 , 摩洛哥 , 埃及 , 卡達 , 阿曼 , 蘇丹 , 巴勒斯坦 , 巴林 , 約旦 , 突尼西亞 , 吉布地 , 葉門 , 茅利塔尼亞 , 撒拉威 , 阿爾及利亞 , 索馬里蘭 , 葛摩 , 沙烏地阿拉伯 , 利比亞 . 統稱阿拉伯國家聯盟 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 League of Arabic State , 簡稱阿盟 Arabic League . 而伊朗則是另一個同為伊斯蘭信仰但於阿盟之外的獨立國家 . 

波斯語與阿拉伯語的不同之處在於 , 波斯語的三十二字母於阿拉伯語中被做為基礎字母 , 於波斯三十二字母之外 , 阿拉伯語還有以三十二字母為基礎再佐以三種不同音標的三套輔音字母 . 十分類似日本的五十音 , 相信這樣的解釋看官們應該就能理解 . 因此波斯語讀起來具有詩意感覺像法文 , 在語言的支脈上是屬於印歐語系 . 而阿拉伯語讀起來則像日文與西班牙文的合體熱情明快 , 在言語支脈上是屬於塞姆語系 . 語言上波斯與阿拉伯並不同源 . 

波斯Persia 和阿拉伯Areab 事實上是兩個不同的文化系統 , 但由於阿拉伯帝國( 古稱大食Tazi ) 於波斯薩珊王朝之後興起接替整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版圖 , 它的興盛進而帶動真主信仰覆蓋了整個西亞地區 , 中世紀的波斯因此進入另一種人文風貌 , 再加上阿拉伯長袍普及為現代西亞區的正式場合服裝 , 所以一般人常會將波斯與阿拉伯混肴 , 誤認兩者是同一種文化 . 

在西亞的每個國家均有符合當地生活民情而訂定的教育制度 , 藝術學院內的戲劇系包含了專業舞蹈教育課程 , 由於哲學的高度發展 , 因此舞蹈在伊朗被視為劇場行為的一環 , 而民間舞蹈的傳承當然也自有它的一套邏輯 . 
在國外學術文章中常見的 Oriental Dance 一詞是歐美學院研究舞蹈文化的教授們用來分類整個世界舞蹈的學術用詞 , 並不特定指亞洲哪一個民族或是哪一種古典舞 , 它是一個站在歐洲中心立場以方便為出發點 , 來說明他們所認定的東方世界裡的各式舞蹈的抽象概念統稱詞 . 

目前在台灣普及的肚皮舞並不代表西亞任何一個國家文化的古典舞蹈 , 它的原型是埃及民間舞當中的一種類型稱之為 Raqs Baledy , 它於波斯古典舞分類中為民間舞 - 阿拉伯舞 , 英譯專業術語稱之為 Areab Dance 阿拉伯舞  , 而這種舞蹈本身的趣味性被廣泛應用在埃及早期黑白電影歌舞片及歐美商業活動演出之中 ,  發展成了現今我們一般所熟知的肚皮舞 . 由於埃及黑白歌舞片的高度發展與成功 , 形成阿拉伯傳統音樂與肚皮舞是一體的強烈連結 , 也因此造成肚皮舞即是阿拉伯傳統舞蹈的刻版印象 . 肚皮舞的正確解釋是埃及於二戰時期十分成功的文創行銷案例 , 是為埃及帶來自二戰至今依然保持高商業收益的流行文化輸出產業 , 一如歐美日韓流行歌手動感舞曲的MTV所帶來的影響 , 所以它並不能歸類在西亞文化的古典舞蹈裡 . 

在這裡僅以國際間常見的文化觀點疑惑來做說明 , 肚皮舞是一個龐大的阿拉伯流行文化產業 , 不在本書的探討範圍 , 因此不在這裡另做贅述 .